服务热线
17767100947
根据实验需求和试剂特性,常见瓶皿可分为以下几类:
1. 玻璃器皿
玻璃器皿以其优异的化学惰性、热稳定性和光学透明度成为许多实验室的选择。除常见的试剂瓶、样品瓶与烧杯外,还包括比色皿、滴定管和特定反应器。高硼硅玻璃材质可耐受高温高压,适用于有机合成、高温灭菌及精密分析实验。
2. 塑料器皿
塑料瓶皿因其轻质、抗摔和成本效益广泛应用于一次性或常规实验场景。聚乙烯(PE)和聚丙烯(PP)材质的瓶子常用于储存酸、碱及生化试剂;聚碳酸酯(PC)和聚四氟乙烯(PTFE)制品则用于特殊腐蚀性环境。这类器皿尤其适合细胞培养、无菌操作和野外采样。
3. 特种材质器皿
除常规玻璃与塑料外,实验室也会使用陶瓷、石英或金属器皿。陶瓷坩埚耐高温,常用于灼烧实验;石英比色皿具备高紫外透过率,可用于光谱分析;不锈钢器皿则多用于高温高压消化及微波消解过程。
现代实验室中,全自动洗瓶机通过标准化的清洗流程,为各类瓶皿提供标准、可重现的清洁结果。其操作可分为四个主要阶段,在保证清洗质量的同时,显著提升实验室工作的规范性与效率。
1. 预处理与装载阶段
在使用洗瓶机前,需对瓶皿进行初步预处理,如清除大量残留液体或固体杂质。随后根据瓶皿类型(如试管、烧瓶、比色皿等)选择匹配的清洗架和适配器,确保摆放稳定、开口朝向合理,以避免积水和遮挡喷淋水流。精密器皿或易损材质应使用专用支架固定。
2. 程序选择与启动
全自动洗瓶机提供多种预设清洗程序,用户可根据瓶皿材质与污染类型快速选择相应模式。例如:
· 常规清洗模式适用于一般化学残留;
· 高温消毒模式用于微生物污染器皿;
· 低温清洗模式则用于塑料或涂层器皿。
选定程序后,设备自动控制水温、清洗剂投加、冲洗次数及干燥时长等参数。
3. 多阶段自动清洗执行
清洗流程包含以下步骤:
· 预冲洗:采用常温水初步去除可溶性残留;
· 主清洗:加热水并结合碱性及酸性清洗剂深入去污;
· 多次漂洗:使用去离子水进行阶梯式漂洗,防止清洗剂残留;
· 热力烘干:通过高温洁净空气吹干,使器皿达到可用状态;
· 清洗完成与器皿存放
程序运行结束后,设备发出提示音,用户可及时取出瓶皿。清洗记录(包括程序编号、运行时间、水温等)可打印或导出,便于质量管理与流程追溯。